新聞中心
News Center
穩步復蘇 我國外貿進出口連續6個月正增長
來源:和訊網 發布時間: 2020-12-09 瀏覽量:
次 分享到
圖蟲創意/供圖 周靖宇/制圖
證券時報記者 江聃
12月7日,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,11月份,我國外貿進出口值為3.09萬億元,增長7.8%,連續6個月實現正增長。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,目前我國外貿表現較好是前期穩外貿政策措施顯效、企業及時補位、各方共同努力的結果。
外貿進出口穩步增長
據海關統計,今年前11個月,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9.04萬億元,比去年同期增長1.8%。其中,出口16.13萬億元,增長3.7%;進口12.91萬億元,下降0.5%;貿易順差3.22萬億元,增加24.6%。單月看,11月份,我國外貿進出口3.09萬億元,增長7.8%。其中,出口1.8萬億元,增長14.9%;進口1.29萬億元,下降0.8%;貿易順差5071億元,增加92.6%。截至11月,我國對東盟、歐盟、美國、日本和韓國等前五大貿易伙伴進出口均實現增長。
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,單月進出口連續6個月實現正增長,是各項穩外貿政策措施顯效、企業及時補位、各方共同努力的結果。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、研究所所長陳靂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,當前我國出口已連續8個月實現正增長,出口數據回暖趨勢明確。
從主要出口商品看,前11個月,機電產品、紡織品和塑料制品等出口保持增長。其中,我國出口機電產品9.57萬億元,增長5.4%,占出口總值的59.3%;包括口罩在內的紡織品增長33%;塑料制品增長20.1%;家具增長11.2%。
記者注意到,11月當月,機電產品出口值單月環比增加超1300億元,突破1萬億元大關。陳靂認為,疫情下的“替代效應”是我國出口表現較好的重要原因,這在機電產品出口中得到了體現。
疫情期間歐洲、北美地區主要制造國產能缺位,國內相關產品對海外需求缺口有效補充。
白明也表示,“宅經濟”商品出口增長強勁也體現了全球貿易受疫情影響背景下,我國企業及時補位的特點。
進口方面,前11個月,鐵礦砂進口量價齊升。從單月來看,7月鐵礦砂進口量創下年內新高之后,9月份短暫反彈,目前已經連續兩個月下行。具體來看,9月進口1.08億噸,10月進口1.07億噸,11月進口9815萬噸。而進口均價則是上漲,進口鐵礦砂呈現了價漲量跌的特點。
前11個月,我國外貿進出口還呈現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、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,二者比重雙雙提升的特點。
進出口增速有望
維持在較高水平
此前公布的11月新出口訂單指數為51.5%,連續3個月處于擴張區間,并創年內高點。展望后期,陳靂表示,盡管當前海外疫情仍具備不確定性,但醫療器械、防疫產品對出口的支撐仍存。
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認為,展望2021年,進出口增速有望維持在較高水平。原因在于:一是海外史無前例的逆周期刺激政策推動全球制造業PMI“V”型反轉,拉動全球經濟邊際向好,預計這一趨勢2021年還將延續。此外,2020年的低基數將有力推升2021年的經濟增速。疫苗大概率在2021年逆轉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走勢,在根本上利多宏觀經濟。二是隨著宏觀經濟邊際復蘇,以銅為首的有色系以及以螺紋鋼為首的黑色系表現強勢。目前PPI當月同比尚處于歷史低位,繼續上行是趨勢。三是2021年全球貿易秩序將得到較大程度修復。四是全球進出口增速存在較為明顯的周期,本輪進出口增速的上行可能持續至2021年年底。
本文關鍵詞:
